近日,我有幸参加了省纪委举办的“视频讲堂”培训,本次培训全方位明晰了政治监督工作路径,既有从理论的深邃剖析,又有实践的精准指导。通过此次培训,我对干部政治监督工作有了更深地认识,令我收获满满。
一、精准定位,筑牢政治监督基石
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的忠诚卫士,践行“两个维护”是开展一切工作的核心准则与根本遵循。政治监督在此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,确保纪检监察干部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,犹如紧密排列的磁针,始终指向党中央这一磁极,在政治上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,在行动上紧紧跟随党中央的决策部署,做到令行禁止、雷厉风行。同时,监察干部身负监督执纪问责的神圣使命,这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沉甸甸责任。面对复杂多变的腐败形势和严峻的挑战,政治监督赋予监察干部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底气,成为守护党的肌体健康的忠诚卫士。此外,纪检监察机关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,就必须勇于刀刃向内,发扬自我革命精神。政治监督通过常态化、制度化的内部监督检查机制,如同精密的扫描仪,及时发现并纠正队伍中的不良倾向,确保纪检监察队伍的纯洁性。
二、创新方法,激发政治监督效能
(一)构建多元监督体系,消除监督盲区
常专结合,靶向发力。常态化督查与专项检查协同发力,为政治监督织就一张严密无漏的监督网络。常态化督查如同“全天候雷达”,对纪检监察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日常扫描,及时发现潜在风险,做到防患于未然;专项检查则似“精确制导导弹”,针对特定领域的突出问题精准打击,一击即中。
做深日常监督,夯实基础防线。日常监督是政治监督的基石,犹如大厦的地基,稳固与否直接关系到政治监督的成效。通过廉政谈话、述职述廉、建立廉政档案等多种方式,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日常行为进行全方位、立体式监督。
(二)强化案件查办与巡察整改,彰显监督权威
提升案件查办质效,发挥震慑作用。查办案件是政治监督的有力武器,是彰显监督权威的关键手段。在查处违反政治纪律、破坏党内政治生态的案件时,不仅关注经济问题或工作失误,更着眼于其对政治生态的恶劣影响。通过此类案件的查办,产生强大的震慑效应,净化党内政治生态,彰显政治监督的权威性与严肃性,让腐败分子无处遁形,让违纪行为受到严惩。
贯通巡察整改闭环,提升监督效能。巡视巡察与整改落实紧密衔接,形成政治监督的完整闭环。巡视巡察作为“政治体检”,能够精准发现被监督单位的政治偏差,如同医生通过全面检查发现身体的疾病;整改落实则是“治病救人”的关键环节,通过建立整改台账、定期回访、严肃问责等方式,确保问题整改到位。
(三)注重监督成果运用,转化监督实效
精准研判政治生态,明确监督方向。政治生态的动态分析研判,为政治监督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。通过整合信访举报、案件查办、日常监督等多渠道信息,运用大数据分析、实地调研等手段,对政治生态进行精准“画像”,如同绘制一幅清晰的地图,为后续监督工作的开展明确方向,使政治监督更加精准、高效。
推动成果转化运用,提升治理效能。将政治生态监督结果充分运用到干部管理、考核评价与制度建设中。同时,依据政治生态分析结果,完善相关制度,堵塞管理漏洞,将监督成果切实转化为治理效能,实现政治监督从“发现问题”到“解决问题、推动发展”的有效转变。
三、把握关键,校准政治监督方向
(一)明确政治监督与日常监督关系,提升监督层次
政治监督关注政治立场、原则、纪律等宏观层面,具有根本性、统领性;日常监督侧重于日常工作行为与作风,具有基础性、常态化特点。日常监督是政治监督的具体抓手,为政治监督提供丰富的线索支撑,犹如涓涓细流汇聚成磅礴大海;政治监督为日常监督指明方向,确保日常监督围绕政治要求展开,不偏离正确轨道,二者相辅相成,共同提升监督效能,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。
(二)联动审查调查与监督工作,把控监督尺度
政治监督为审查调查提供政治方向与标准,审查调查是政治监督的重要手段,二者紧密相连,不可分割。在查办涉及政治与经济问题交织的案件时,从政治高度分析案件性质、影响及危害,确保案件查办实现政治效果、纪法效果、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。这就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在工作中,精准把握监督尺度,既不能放过任何违法违纪行为,也不能过度执法,做到不枉不纵,切实维护党纪国法的尊严。
(三)协同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,凝聚监督合力
主体责任由各级党组织承担,监督责任归纪检监察机关。在政治监督中,纪检监察机关一方面要监督检查党组织主体责任的落实情况,督促其履行管党治党职责,当好“监督员”;另一方面要协助党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,提供决策建议、监督执行等支持,当好“参谋员”。推动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同频共振,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,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。
此次培训让我对政治监督工作有了更为深刻、全面地理解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将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,以更加坚定的信念,更加务实的作风,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贡献自己的力量,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保驾护航。